Search

【流日12-22的體驗(四) – 就不想要跟別人一樣的個體人】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流日12-22的體驗(四) – 就不想要跟別人一樣的個體人】


這篇還是接續佛學講座的事件。


佛教團體或寺院,往往因為管理需求及戒律,所以有很多的規範。很多時候,因為規則太多了,上面帶領的人很難一一解釋細講,也更不可能依照每個個體差異而不同。舉例來說,我曾經回佛光山去參加菩薩戒,那是個好幾天裡兩三千人24小時都綁在一起的活動,所以根本不可能有誰有機會跑出去喘息一下。


為什麼在前一篇我會說對於主持佛學講座這件事,我未來不會想在嘗試,原因在於這其中過程我有太多「為什麼」,就像是大人管教小孩,要小孩穿衣、吃飯、做家事時,小孩很容易回嘴的那種「為什麼」,不見得是提問,更多的是一種反駁。所以當法師跟我說主持要穿西裝時,我就心裡冒出了「為什麼?」


我自己的設計中,連結G中心與意志力的25-51是個體人,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我在判斷一件事時,有我自己的詮釋及價值,甚至在底層可能是非常傲慢的在覺得「為什麼要?」


所以當我聽聞某條規則,其建置的理由是「大家都這樣」,各種的為什麼就會依此而生,除非給我一個「夠有意義」或「夠合理」的理由,否則這種「為什麼要」的反應就會衍生出「我不要」的行為。但是平心而論,所謂的夠有意義或合理,其實也不過是按我自己的價值觀和我認同的理。比如說可能對其他人來說,「過去大家都這樣」可能就是可接受的理,對我來說卻不見得。


所以我後來對佛學講座主持所需的條件了解後,我在心裡給自己的合理詮釋是:「因為從場域、事件、單位都不是由我負責,所以我就遷就他們想要的,沒必要一直用自己的為什麼去增加抗拒」。


個體人是真的很容易想在同質化的世界跟別人不一樣。而從小到大,從上學穿制服到人們對於成功的定義,有多少「理應如此」是同質化的表現?


你是個體人嗎?
有甚麼大家都做,你卻抗拒的事呢?
又為什麼?


(本系列連載結束)


圖、文/路希恩

路希恩的人類圖活動:
人類圖夥伴時段
01月17日(日) 16:00-17: 30 有顏色的情緒中心
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166號5樓(全方位商務中心)
報名:https://www.surveycake.com/s/vg8pN

01月24日(日) 12:00-13:30 情緒中心與22號閘門
台中市西區公益路155巷9號10樓(亞田商務中心)
報名:https://www.surveycake.com/s/gM9pd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